课件编号13455223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8909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1.2.2,环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延伸,也是下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铺垫与引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更加明确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的总结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和食物链。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网和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 食物网和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 提问: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就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生态系统 1.概念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议一议”问题的回答,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与环境两大方面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材 20 页“资料分析”中 的问题。 ①三者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②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被微生物分解掉。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2)教师设疑: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各种生物之外,还有非生物成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3)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构建知识框架。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4)巩固提升:完成教材24页练习 (5)教师点拨:①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但一些自养的细菌也属于生产者。②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不表示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一些食腐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主要是一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有的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它们就属于消费者,一些细菌能自养,它们就属于生产者。 (二)食物网和食物链 1.食物链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识记。 2.引导学生尝试完成教材22页“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学生小组内交流,完成讨论题目。 教师点拨:如何数食物链的条数。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 3.正确书写食物链 学生根据“观察与思考”,尝试写出一条食物链,并将本组内的食物链比较,判断正确的书写方式。 师生共同归纳食物链的写法:起点是绿色植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