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60835

第一课 春【教材解读】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46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课,教材,解读,教案
  • cover
第一单元 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名山大川,清风明月,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愉悦我们的心情,启迪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走近自然,看旖旎的风光,听悦耳的天籁,嗅芬芳的花草,享受这愉悦身心的精神之旅。 单元概览 课题 作者 核心内容 主要特点 阅读策略 单元尾 春 朱自清 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情景交融 重视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揣摩品位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天篮地暖的济南冬景图 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描述了美丽而令人爱恋的四节之雨。 善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借描写暮春景色,叙述好友被贬之事,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同情之情 寓情于景 次北固上下 王湾 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思乡之情 寓情于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描绘深秋晚景图,抒发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悲 有机组合意象,营造苍茫悲凉的意境 阅读 1 春 知识助读 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以(春)为题。既点明了写作对象,也体现了行文线索。拟题简洁凝练,突出中心。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宋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这段时间。朱自请在清华大学边教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谈。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繁花嫩叶:花朵繁茂,叶子鲜嫩,形容美好 的春色。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抖数:振作。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了此文。 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朗润(rùn) 嫩嫩(nèn) 捉迷藏(cáng) 嗡嗡(wēng) 酝酿(niàng) 抖擞(sǒu) 撑起伞(chēng) 宛转(wǎn) 戴着笠(lì) (yùn)黄晕 (hè)应和 晕 (hé)和平 (yūn)晕倒 和 (hú)和牌 (bó)薄烟 (huó)和面 薄 (báo)薄饼 (huò)和稀泥 (bò)薄荷 2.字形辩识 眨(zhǎ)眨眼 朗(lǎng)朗润 贬(biǎn)贬值 郎(láng)牛郎 嘹(liáo)嘹亮 蓑(suō)蓑衣 缭(1iá0)缭绕 衰(shuāi)衰弱 潦(liá0)潦草 衷(zhōng)衷心 3词语释义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4.词语辨析 (1)工夫—功夫 同 都是名词,都含有“时间”之意 异 “工夫”主要指时间(占用的时间)空用时间、时候,但一艘用于指时间。“功夫”侧重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另外,还指本制,造诣,武术等。 例 ①抄完这篇文章需要小半天的工夫。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应和一附和 应和 附和 同 都是动词,都含有“呼应”之意。 异 “应和”指(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附和”指(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例 ①春天来了,鸟儿们应和着尽情唱出美妙的乐曲。 ②有的人不管别人说得对不时,总是随声附和。 课文研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