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65183

第24课《愚公移山》第二课时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0665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4课,愚公移山,第二,课时,课件,34张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列子》 第六单元 第24课 愚公移山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什么愚公移山的精神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运用演读、品析的方法分析各人物对“移山”的态度。 2.运用跳读、品析的方法体悟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由此把握愚公的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结合寓言特征,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培养心志坚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并开始移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3):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全文一共四段,学生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整体感知 3.全文一共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明确: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第五幅: 五幅图画 二山雄立图(第一段) 战前动员图(第二段) 毕力平险图(第二段) 智愚辩难图(第三段) 神灵移山图(第四段) 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是“ 愚公移山” ,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等情况,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预示愚公“出入之迂”和移山的任务艰巨,衬托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合作探究 2、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方法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合作探究 3、移山非移物,愚公在挖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 ①山高且大: ; ②路途遥远: ; ③年老力衰: 。 ④工具简陋: ; ⑤妻子怀疑: ; ⑥智叟阻止: ; “方七百里,高万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年且九十”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君之力…… ” “甚矣,汝之不惠 ……” 合作探究 4、文中的愚公妻子和智叟分别在愚公移山前、移山时对愚公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背后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态度不同 情感不同 都对“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提出了疑问 愚公妻子不反对移山,只是对移山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提出疑虑;智叟反对移山。 愚公妻子的话语气较轻,表现了她对愚公的关心、担忧和对移山难题的解决办法的疑虑;智叟的话语气尖锐,直接表达了对愚公的质疑、轻视与讥讽(嘲笑) 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合作探究 5、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文中还穿插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 ①表明愚公此举得到众人的支持; ②把孩子高兴的神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 ③将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合作探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力量弱小、 工具简陋 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来并概述其作用。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两山高峻、 路途遥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