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7082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第3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943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第3课时),教案
  • cover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42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1.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 2.在对比、实践等操作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找到多种计算周长的方法,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总结归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课件、学习单。 ▍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钉子板情境。 1.动手尝试:钉子板在咱们图形的学习中很常见,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些图形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自主尝试。 2.汇报反馈:围出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它的周长是什么?指一指、说一说。 3.分类总结:将大家所围出的图形分分类,有规则图形,例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等,也有很多是不规则图形,但不论是什么图形,只要是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4.拿出其中围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你是怎样确定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具体说一说。 (1)长方形边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边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流程二:自主探索,导入新知 1.(出示例题)分析题意:瞧,这是一个篮球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1)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要求的是篮球场的周长。 2.你准备怎样求呢?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合作要求:(1)独立思考,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2)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说清思路。 (3)选择一种方法,求出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4)将小组内不同的算法放在一起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小组内商量的过程和思路。 小组反馈:学生描述小组内的多种方法: (1)因为篮球场是长方形,将长方形四条边分别相加,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8+15+28+15=86(米)。 (2)长方形是由两条长和两条宽围成的,因此先算出两条长、两条宽各是多少,再把结果相加,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3)两条长两条宽的和也就是一条长一条宽和的两倍,因此可以先算出长加宽的和,再用和乘2,(28+15)×2=86(米)。 三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他们会选择不同的算法,但大多数学生会观察到第三种算法的简捷,不必着急,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利用后一个环节,给予学生再一次感受的机会。 3.比较这三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三种方法都是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相加,但加的过程不同,第三种方法更关注到长方形边的特征,将计算简化。 4.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12米,宽7米,这个花圃的周长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独立完成,反馈算法。 5.通过两次尝试,你觉得长方形的周长,怎样算比较方便? 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可以抓住长方形边的特征巧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板书计算公式。 ▍流程三:知识迁移,自主尝试 1.出示“试一试”,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怎样求呢?自主尝试。 学生反馈:25×4=100(厘米) 为什么不用25+25+25+25? 总结:看来大家已经关注到图形本来的特征了,将特征融入到相关的研究中更能体现图形的特点。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求法,有什么关系? 总结:求它们的周长都是将四条边求和,根据图形的特点,将加法优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流程四:巩固内化,提升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下列图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