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78113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46591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激发引学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诗、词、歌、赋,无一不是古人叹咏抒怀的表达途径。我们学过慷慨悲壮的四言古诗《观沧海》,层云荡怀的五言《望岳》,更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五言乐府《木兰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一起感受律诗的韵律美,聆听唐人寄予诗中的情怀。 13 唐诗五首 主题驱入 文学常识 古诗 古体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近体诗 (唐代以后) 绝句(4句)(五绝、七绝) 律诗(8句)(五律、七律) 不限句数 不讲对仗 用韵自由 律诗 主题驱入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发源于南朝,形成于唐初,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格”就是格式,包括句数、字数、节奏、句式、对仗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押韵、用韵要求等。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八句,即通常所说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整首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句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字平仄相对;颔联、颈联要对偶。 律诗 野 望 王绩 望 山水田园诗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通过朗读,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句流畅自然的语言,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难点) 3.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的情感。(难点)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号东镐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性简傲,爱好喝酒,能饮 五斗,以陶潜为偶像,自作《五斗先 生传》。曾三仕三隐,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朴素自然,意境浑厚,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写作背景 诗人在隋大业(605—618)中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诗歌朗诵 识字记音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ɡāo xǐ yǐ dú 诗歌朗诵 读准节奏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朗诵 读出感情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文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傍晚。 薄,接近。 徘徊。 归依。 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地点 时间 点题,引出下文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勾勒出一个形单影只,孤独无依的形象,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奠定感情基调。 所望之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文赏析 落日的余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皆披覆落日的余晖。 对偶 白描 远景 静态 近景 动态 山家秋晚图 在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表现出浓浓的秋意,给人以萧瑟、落寞之感。 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牧人、猎人的有所归与首联中诗人的不知所依形成对比,反衬出诗人的忧郁、孤寂、清冷。 诗文赏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