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813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17页)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9575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3.1.1
    (课件网)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情景导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 合作探究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提出问题 探究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探究实验 步骤 实验1:品红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品红的扩散 现象 品红在水中扩散。 结论 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课堂讨论 右边两幅图能得到什么结论?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结论 ①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10亿人日夜不停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结论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探究点2 分子的基本性质 (一) 分子很小 实验2:探究分子的运动 结论2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说明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小烧杯A中溶液呈无色 酚酞溶液为无色,遇中性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试管中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烧杯A中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小烧杯B中浓氨水挥发出来,氨分子进入小烧杯A中,形成的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记录 课堂讨论 在品红的扩散实验中,若升高温度,品红扩散的速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品红扩散速度会加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说明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约5mL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减小。 空气中的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容易被压缩。 结论3 分子之间有间隔。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下,分子间隔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三)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归纳总结 结论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结论2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结论3 分子之间有间隔。 材料拓展 阿伏加德罗毕生致力于原子———分子学说的研究。1811年他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之比的测定》的论文。他以盖·吕萨克气体化合体积比实验为基础,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推理,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指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最小粒子。 1.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C 随堂练习 2.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D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 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 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 积变大 随堂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