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86479

(新课标)5.1 法不可违 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97646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课标,不可,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新闻链接 唐山打人事件主犯获刑 思考:陈继志为什么会受到法律制裁? 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P46-51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1、违法行为的含义? 2、违法行为的分类? 3、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什么是违法行为 包括哪些类别?又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探究与分享P47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 P48 行政处分 行政制裁 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P48 行政处罚 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法。 拒不执行防疫规定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 探究与分享P47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其他惩罚性赔偿……P48 民事责任 面对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应怎样做? 欠债不还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拒不执行防疫规定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 课堂笔记 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识违法的危害) (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3)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课堂探究 刑事违法行为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