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0322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精神的三件小屋》教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97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cover
教学课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钱锺书 有一类卑微的工作是用艰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着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 ———莎士比亚 同学们,这几句名言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是(精神)。可见精神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有一间精神的小屋,你会如何装点和布置呢?让我们从毕淑敏的文章《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去找寻灵感吧!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三、词语积累 学生朗读(投影) 四、梳理内容,明确观点 请同学浏览课文,思考: 章的题 是《精神的三间 屋》,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 请同学朗读语段,思考:作者对每间小屋有着怎样的冀望? 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 独立的思想 独特安稳 3、经过 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认为 的精神世界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元素? (即精神的三间 屋具体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爱、合理规划事业、独 的思想。 4、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内涵的论述,在哪段提出自己的观点:(19段、20段)“三间小屋”象征个人精神的栖息地,作者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真诚地修筑自己的精神空间,并由此扩大到建设精神的大厦。 五、品味语言,体会“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对比阅读《修葺精神的屋宇》(人民日报改版)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本文的缩略版,请快速浏览缩略版课文。 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篇议论文有何不同之处? 预设: ①改文脉络清晰:“提出论题—分析观点—总结观点”。(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②1-6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3引用,由两句名言引出心灵活动也有空间。4-6类比,由身体活动空间的大小引出心灵活动空间的大小。(引入论题) ③表达方式的侧重:缩略版:议论;原文:议论,抒情,描写 ④标题的对比 原文:名词性短语,重描述,偏散文性质 缩略文:偏重观点阐发 明确:同样的观点,表述方式的侧重不同,题目也应该有所调整和体现。 3、品析语言: 由此可见,本 作者既表达了 对精神世界观点, 运 了 量的描写和抒情。所以我们能感受到, 章既有议论 的明确的观点, 有散 化的语 ,所以我们叫议论性散 ,或哲理散 。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本篇文章娓娓道来,能带给我们一种美感和思考,下面我们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可以从修辞、句子、句式、词语等角度选择品析) 总结:整齐的排偶句式;新奇的比喻;诗意的抒情语句;严谨的思辨性语句是本文散文笔法的体现。 说理性的文章看来不一定都用摆事实讲道理才能说清,用这样的方式,辅之以优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