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1974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说课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8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灭火
  • cover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说课稿 我的说课题目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来展开,其中重点放在教学过程分析这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主要内容为燃烧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 2、地位作用: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并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同时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探究,获得的事实;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与协商进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使重难点得以突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对探究过程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学习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对燃烧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里了解物质燃烧和一些灭火方法,但不知其原理,没有从理论上得以认识。 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和年龄特征,本课以祥云火炬为载体,伴随祥云之谜的揭开,逐步深入到本课的重难点的讲述,理论联系实际,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设疑、析疑和解疑。 教学程序: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来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是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理念,这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所想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也正因为这样我把我这节课分成以下五个过程,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个实验探究与总结,燃烧条件的应用,灭火实验探究,课堂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导入新课:播放火炬传递录像引入新课。(意图是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祥云之谜一: 用多媒体展示“祥云”火炬,让学生猜测火炬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丙烷可以作为火炬的燃料?为什么不用石头呢?在反差中发现:燃烧需要条件,需要什么条件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实验探究与总结: 1、常见气体、液体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哪些可被点燃,哪些不能点燃。(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石块和木条做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燃烧需要可燃物,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结论:让学生归纳物质燃烧具备的条件:可燃物,并举例哪些是可燃物,哪些不是可燃物。 3、揭谜:丙烷是可燃物,是气态且燃烧颜色为淡蓝色、适合拍摄、无污染等。 祥云之谜二: 1、如何将火炬点燃? 2、播放火炬在雅典点燃取火片段视频 3、为什么火炬不用火,只用太阳光就可以点燃? 4、引出: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与总结: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纸卷1用火柴点燃、纸卷2不用火柴点, 实验结论:燃烧必须要求温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揭谜:火炬燃料丙烷的着火点较低,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就可以达到丙烷的着火点,使火炬点燃。 祥云之谜三: 图片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