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35222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习题课件(3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0481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动荡,春秋,时期,习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 图1是春秋时期的铁器。春秋后期,铁制_____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农具 2. 图2是1965年在湖北荆州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屈服求和,入臣于吴。回国后发奋图强,灭掉吴国,成为霸主。 3. 图3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 民族交融 ( )1. 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D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青铜铲 D. 铁农具 ( )2.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D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天子依附于诸侯 C.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 周王室地位衰落 ( )3. 《诗经·卫风·木瓜》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B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 )4. 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D A.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 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 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 管仲的改革壮大了力量 ( )5. 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封建经济出现一次飞跃 B. 无正义战争,所有战争都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诞生和确立 D. 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不断举行起义 C 【难题5解析】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走向瓦解。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诞生和确立。 材料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 译文: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王孙满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 写出这则材料中涉及的成语。该成语故事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些历史现象? 成语:问鼎中原。 历史现象:周王室衰微,得不到诸侯尊重;侧面反映了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逐步瓦解;楚庄王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言外之意,是要与周天子比力量,有取而代之的企图,表明楚国实力强大。 【示例】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骨耜 B. 铁农具 C. 耧车 D. 曲辕犁 B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故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铁农具。 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