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3826

失误与挫折 教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47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失误,挫折,教案
  • cover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三节《失误与挫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遭受的重大失误与挫折;反思“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对环境、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认识新中国成长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总结历史的沉痛教训;尝试用多种方法收集、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初步学会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在教学中设计情景模拟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充分利用18页-19页的插图,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有主见地正视新中国在成长中经历的曲折,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体会并感悟新中国成长中的曲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教学方法 利用直观的图片、音像资料以及学生的自然常识,将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水稻是我们这儿主要的农作物,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现在我国一亩水稻田的产量大约是多少 【展示】新闻报道:我国水稻亩产量一般在670公斤左右。而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教师补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新课教学) 【展示】新闻图片报道:然而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却出现了早稻田亩产三万六千九多斤。(书本P18页图1-20),即水稻亩产可达到一万八千多公斤。 时 间 20世纪中叶 21世纪初(2004年) 水稻最高亩产量 一万八千多公斤 800-900公斤 难道是现在的产量降低了吗? 【展示】图片(左) 水稻亩产如果要达到亩产一万八千多公斤,田间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小姑娘都可以直接坐在田里的水稻上了。你觉得这可行吗? 学生利用自然常识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只有改善田间群体的通风条件,合理进行密植,保持新鲜空气,不断更新和补充二氧化碳。才能充分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农作物得以丰收。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展示】20世纪50年代的一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书本P18页图1-21),玉米比人大。 【思考】看了宣传画,你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上述情况我们无法断定将来不会出现,但在当时却只是美好的愿望、虚假的记录。 【承转】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播放】影片百年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者展示一系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图片。) 【提问】 “大跃进”时期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做法? 学生根据影片,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工业上的钢产量翻番;农业上的粮食产量“放卫星”;瞎指挥———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浮夸风———说假话;共产风─一一切归公社所有,大办公共食堂等。 【提问】在“大跃进”时代,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