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38514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15895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百家争鸣,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 课 百家争鸣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政治主张 治国方略 一、春秋篇 ———老子和孔子 一、春秋篇 1、老子 名人信息卡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著作 简介 地位 《老子》(《道德经》)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①顺应自然; 一、春秋篇 2、孔子 (1)生平简介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马棚失火 (2)核心思想 “仁者爱人” 孔子,名 ,字 。 末期鲁国人, 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 家、 家, 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丘 仲尼 春秋 儒家 思想 政治 教育 爱心,同情心 同理心(换位思考)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一、春秋篇 2、孔子 (3)政治主张 a、以德治国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b、反对苛政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政治主张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贫穷卑微:颜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闻斯行诸?” 因材施教 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一、春秋篇 2、孔子 (4)教育思想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读《论语》品孔子教育成就 读《论语》教育名言,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温故知新(学习方法) 虚心请教(学习态度) 诚实求学(学习态度) 学思结合(学习方法) 《论语》书影 (5)文化成就 孔子的儒家思想经过发展,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主导部分。 山东曲阜孔庙、 孔府、孔林全景 孔子诞辰日祭奠活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影响 二、战国篇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领域内出现了众多学派,竞相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并相互抨击、相互辩论、相互影响的局面。 ①经济大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战国篇———百家争鸣 1、背景 铁器牛耕 井田制瓦解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①经济大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战国篇———百家争鸣 1、背景 材料二: 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时,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土地,双方互不相让,竟然到晋国国君那里打官司。 —《中国古代史》 ②政治大变革: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①经济大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战国篇———百家争鸣 1、背景 ②政治大变革: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传》 ③文化大繁荣: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 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