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44021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1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课时,第一,常见,生活,单元
  • cover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案 一、【三维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了解前人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3、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技能 (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二、【课题类型】 新授课 3、【课时】 第一课时 4、【教学重点】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3、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技能 5、【教学难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6、【教学方法】 1、联系实际:如兰州黑心商家用工业盐来烹调羊肉的例子。 2、对比区分:运用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区分生活中的“盐”和化学学科的“盐”。 3、实验演示:粗盐的提纯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 7、【教学过程】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回顾】模块。点评后,进入新课的学习,首先是告知学生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引入 通过分享近期关于工业盐用于烹调食品的新闻新闻引入,让学生思考“食盐不等于盐”;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2)知识回顾 复习第十单元学习的酸和碱的知识,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通过复习酸和碱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分辨:生活中的“盐”是指通常指的是“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预习新课 让学生预习课本第72页和第87页,并完成学案中的【预习填空】模块,主要内容为:①氯化钠的用途 ②氯化钠的分布 ③氯化钠的提纯以及提纯时玻璃棒的作用。 (4)讲授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 通过学生预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教师引导,学生很容易掌握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特别注意知识点: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 ; 氯化钠清除道路积雪的原理(当 NaCl 与雪混合形成的物质, 其凝固点降低, 达到除雪目的. ) (5)衔接 教师提问:是不是我们直接从盐矿中得到的盐就可以食用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因为里面含有杂质。 教师补充:直接得到的盐含有大量杂质,比如说可溶性氯化镁,氯化钙;不可 溶性的泥沙等。我们把这种含有大量杂质的盐称之为“粗盐”。把这 些杂质去掉,得到含有较少杂质的盐,我们把它称之为“精盐”。那 么接下来,老师教大家如何提纯粗盐。 (6)演示实验———粗盐的提纯 1、确定实验步骤 蒸发结晶步骤的确定: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曲线,引导学生判断应该用蒸发结晶,而不是冷却结晶。 2、演示实验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称取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5.0 (2.)过滤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学生思考:玻璃棒的作用?(独学)如果不用玻璃棒会出现的后果?什么时候停止加热?(群学)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溶解粗盐/g 粗盐/g 精盐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