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6106

2014版《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时提能冲关: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4课时,含解析)

日期:2024-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8452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4版,5章,解析,4课时,利用,应和
    必修1 第五章 第3节 1.(2012年九江模拟)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O2,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C.[H]+O2―→H2O;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薄膜 解析:“巴斯德效应”的发生是因为发酵容器中存在O2并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而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有O2参与,并与[H]结合产生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C 2.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后,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H2O,则O2的消耗减少 解析: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丙酮酸增加,消耗减少;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减少;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ADP消耗减少;若d能抑制[H]氧化成H2O,则O2的消耗减少。 答案:D 3.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解析: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且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另外ADP是合成ATP的原料,所以c层也一定含有ADP。 答案:C 4.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少(  ) 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C.丙酮酸彻底化分解 D.ATP水解成ADP和Pi 解析:ABC三项都属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都有大于一个的ATP产生,所以多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答案:D 5.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如果无C2H5OH产生只有CO2产生,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氧气浓度为d时的呼吸方式。如果产生的CO2和C2H5OH摩尔数相等,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如在氧气浓度为a时的呼吸方式。如果产生的CO2的摩尔数大于C2H5OH的摩尔数,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如氧气浓度为b和c的呼吸方式。氧气浓度为b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7摩尔,剩余的0.6摩尔是有氧呼吸方式产生的。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产生0.9摩尔的CO2,消耗0.15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0.3摩尔葡萄糖,故C错误。 答案:C 6.(原创题)白天时间较长、温度较高而夜晚时间较短、气温较低的新疆等地,所产哈密瓜特别甜,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阳光充足,光照强烈,光合作用的强度大、时间长,产生的糖类多 B.夜间温度比较低,呼吸作用相对比较弱,消耗的糖类物质较少 C.新疆等地的哈密瓜都发生了“变甜”的基因突变 D.细胞内积累的糖类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等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疆等地所产哈密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包括: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导致积累的糖类物质多;积累的糖类物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转变成果糖和葡萄糖等。 答案:C 7.(原创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