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64957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81443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使至塞上,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使至塞上 王 维 西北风光 壹 作者及背景 作者简介 作者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崇信佛教。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诗和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代董其昌推为“南宗” 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有《王右丞集》。 背 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贰 整体感知 题题材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材:边塞诗 体裁:五言律诗 王维 (hòu) (jì) (yān) (唐) 解题 使至塞上 使:出使 至:到 塞上:边塞 奉命到边塞出使 首联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收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翻译: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我作为使者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 颔联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翻译: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 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翻译:浩瀚的沙漠中一缕烽烟笔直,黄河边上的落日正圆。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他告诉我统帅正在边防前线。 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都护:官名,这里指前线统帅。 题题材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唐) 叁 深入探究 从标题《使至塞上》我们知道诗人奉玄宗之命远赴西北边塞慰问,那么从首联中你能读出关于出塞的什么内容? “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 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记笔记 首联 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是 出使边塞的时间是 欲问边 既点题又写出出使状况。 交代出使的地点及事由。 春天 这首诗中作者都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征蓬”是飘飞的蓬草,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含漂泊不定的意思,作者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 “归雁”是归家的大雁,作者认为自己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作者是以此两种景象自喻,传达出内心的漂泊不定的感受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则展现了边塞风光寂静空旷、奇丽壮美的特点。 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以“ 征蓬”“归雁”自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孤独抑郁的情感。 赏析题方法复习: 手法+ 作用词+ 内容 + 情感 记笔记 如果说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圈子里打转,那么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 3,这首诗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它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浩瀚的沙漠中一缕烽烟笔直,黄河边上的落日正圆。 记笔记 《红楼梦》第48回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