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80035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诗歌练习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749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诗歌
  • cover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诗歌练习 一、句子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风声一何盛,_____。(《赠从弟》刘桢) (3)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_____) (4)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 2.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野望》中写在“薄暮”中诗人所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上远眺,见到了草木明丽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的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写景来交代行踪,用比喻来暗示内心抑郁、飘零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 二、综合性学习 3.学校举行“我爱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古今中外众多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是从日常劳动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的。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是为了将各门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摘编自伏特《感受劳动课带来的无限魅力》,人民网2022年5月7日) 【材料二】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背,还会种地了。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 漫画《如何解开粽子》(见下图) (1)怎样才能让初中生爱劳动,会劳动,校长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看法。(写出三条) (2)周末,文雅、文博一起到文栋家做客。午饭时间快到了,文栋穿上围裙到厨房炒菜。文博好奇地问,“文栋,你家怎么会让你炒菜呢?我爸妈说,我们快毕业了,学习很辛苦,从不让我做家务。”假如你是文栋,会说:“_____” (3)材料三是文雅为“爱劳动·会生活”主题板报画的一幅漫画,请你谈谈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琢,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原生活的喜悦之情。 5.结合全诗,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请分析颔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 7.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达“愁”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