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84527

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PDF学生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46453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文学,解析,学生,PDF,常识
  • cover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 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 要点梳理 ★【姓名称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 礼貌和尊敬。如杜甫字子美。 称号。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 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 “东坡”是苏轼的号,“鲁直”是黄庭坚的字。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陈康肃公善射”,“康 肃”是陈尧咨的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是王昌龄贬官之地,称“王 龙标”代王昌龄。 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故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称王临川。 称官名。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而被称为杜拾遗、 杜工部。 ★【年龄称谓】 襁褓:包裹缨儿的布或被。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缨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 髫年:童年,幼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如“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借指童年。比如“总角之交” 是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加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己成年。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 东阳马生序》)。 而立:30岁。立,这里理解为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如“三十而立”(《(论语)十二章》)。 不惑:40岁。惑,迷惑,疑惑。如“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 知天命:50岁。天命,上天的意旨。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耳顺: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如“六十而耳顺”(《〈论语》十二章》)。 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耄,年纪八九十岁。耋,年纪七八十岁。如“今虽耄老”(《送东阳马生序》) ★【特殊称谓】 黄发:指老人。如“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鸿儒:博学的人。如“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如“臣本布衣”(《出师表》)。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有时泛指平民百姓。如“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蛾眉:女子。如“苦将依强派作蛾眉”(《满江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