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灯彩辉映 一、教材分析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可以吃元宵,猜灯迷,观看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感受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这些生活感悟都是本节课的学习源泉。教科技上的彩灯作从都是选自民间有特色的工艺品,有昂首挺胸的金鸡灯、威武的中国龙灯、精美的传统言灯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彩灯的制作工艺,教科书还展示了以西瓜灯为例的彩灯制作步骤,清楚地展示了彩灯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点。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元宵灯会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乐趣,同时掌握简单的彩灯制作方法。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出课题。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造型、色彩的能力,而且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很有意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了解元宵节灯会的来历、风俗习惯,彩灯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 2.分析彩灯的造型和制作方法,用纸材设计制作盏彩灯并进行展示。 3.感受彩灯赋予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彩灯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难点:用纸材设计制作一盏彩灯,表现出彩灯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具:相关课件、彩灯1个、画笔、设计图。2.学具:彩笔。 (第二课时)1.教具:相关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制作精美的彩灯1个。2.学具:彩纸若干、固体胶、剪刀、直尺、细铁丝1根(15厘 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一盏实物花灯,提问:“这是什么 你在哪儿看到过 学生活动:回答:“元宵灯会上见过。”“路边的店铺门口悬挂着。”3.教师活动:提问:“说说花灯给你什么感受 ” 4.学生活动:回答:“很热闹!很喜庆。”5.教师活动:悬挂彩灯并出示课题:《灯彩辉映》。 【设计意图】用于开放式的问题创设意境,在教学伊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本课课题。 (二)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以及彩灯的发展历史(预计用3分钟)1,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彩灯。题问:“什么是彩灯 ”“你知道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2.学生活动:说一说(赏灯、猜灯谜、赶庙会、舞龙灯、吃元宵、放烟花等)。讲讲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看故事视频)。元宵灯会来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迷、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彩灯: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南朝时期, 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张灯结彩,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迷”又叫“打灯迷”,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