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17358

【核心素养目标】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219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促进,民族,团结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九年级第7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四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第一目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重点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观念: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重点 理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义。 难点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中华民族唱起来》听到这首歌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学生观看后回答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学习讲话:习近平主席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思考: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总结:(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1.材料呈现: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指出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抓好“十四五”援疆规划落地,全面实施扶智、富民、安居、连心、固本工程,加大干部人才选派力度,持续帮助受援地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要大力推进产业援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拓宽就业渠道,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增收。2.问题:材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方针?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目标导学二:家和万事兴(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1.材料呈现:习近平主席来到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低保户施成付家院子里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他一一询问。习近平说,我今天来,目的很明确,就是看望湖南少数民族乡亲们。我说了,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习近平说,各级党委都很重视扶贫,还要更重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要使贫困地区也好起来,要有很大改变,这样全面小康才能保障实现。 2.思考:为什么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3.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