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28029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1.3《探索宇宙》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43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科版,八年级,物理,一册,11.3,探索宇宙
  • cover
教学方案 课 题 第十一章 第三节 探索宇宙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宇宙的一些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关于宇宙的一些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教学方式 讲授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ppt 3】教师出示图片“浩瀚的宇宙”,并讲解: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焦点。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和宗教色彩。【板书】一、探索的历程【ppt 4】教师出示图片“中国古代的星象图”、“中国古代历法”。教师讲解: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ppt 5】教师出示图片“地心说”的宇宙图像。教师讲解: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左图中反映了“地心说”的宇宙观:地球位居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ppt 6】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位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这种观点经过托勒密的发展,形成了宇宙地心体系.。 【ppt 7】教师讲解:1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人类开创了一个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1543年,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ppt 8】教师讲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和推算,发现若将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动,对行星运动的描述将更加简单清晰,于是他提出了日心说。经过长期论争论,日心说终于推翻了地心说。【ppt 9】教师播放视频《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ppt 10】教师播放视频《开普勒研究行星运行规律》。【ppt 11】教师讲解:开普勒根据前人的观测和研究,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日心说在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ppt 12】教师讲解: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拓展介绍牛顿在这本书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简单介绍就可以。【ppt 13】教师播放视频《开普勒研究行星运行规律》。【ppt 14】教师讲解:对于科学家来说,他们在发现未知天体之前,往往都是先预测某个地方可能存在未知天体,然后通过观察去验证这个天体是否真的存在。预测并发现未知天体,这也是万有引力理论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ppt 15】教师讲解: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ppt 16】教师讲解: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ppt 17】教师讲解: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他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了地球以外的土地———月球,迈出了人类历史的一大步。【ppt 18】播放视频《阿波罗号登月》。【ppt 19】教师讲解: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升空,这是中国人对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2011年11月3日,我国“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外太空成功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突破。【ppt 20】教师播放视频《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ppt 21】教师介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