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31855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解读】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1292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2-2023,课外,解读,教材,诵读,古诗词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诗词详解 诗句注 鉴赏味 1首句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次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美景与去年无异,而词人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2融情于景,伤春的情怀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自然景物中,含有淡淡的忧伤。“无可奈何”二句,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被称为名对。 主题纳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听词饮酒的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繁华易尽的“闲愁”。 采桑子 诗词详解 诗句注 鉴赏味 1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2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以静写动,写出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结句却是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对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主题纳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词人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 相见欢 诗词详解 诗句注 鉴赏味 1上片写登楼所见。在黄昏日暮之时,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词人独自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词人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的国事如眼前的幕景,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2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收复中原的愤懣和斥责。结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主题纳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如梦令 诗词详解 诗句注 鉴赏味 1“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为“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二字流露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传达出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 2“误入”显示了词人忘情的心态。 3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之喜。至此,词突然结束,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主题纳 词人追忆了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表达了她青春年少时的情趣和心境。 考题回放 1.(江苏无锡中考)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2.(浙江湖州中考)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两句,无奈 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2分) 3.(甘肃陇南中考)诗人们大都离不开酒,李清照借酒怡情,“常记溪亭日暮,_____”;李白借酒消愁,“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 岑参用酒饯行,“_____,胡琴琵琶与羌笛”。(3分) 4.(黑龙江绥化中考)赏析《浣溪沙》,回答问题。(3分)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的写法是_____。(1分)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_____ 满分答案 1.似曾相识燕归来(1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每空1分,共2 分) 3.沉醉不知归路举 杯消愁愁更愁中军置酒饮归客(每空1分,共3分) 4.(1)对比(1分) (2)“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1分),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1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