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豆豆》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山西民歌《拾豆豆》,感受山西民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2、能在歌曲学习中参与音乐律动,能通过演唱、表情及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配合歌表演,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及在歌曲中的应用 能与人合作,通过自己喜欢的律动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CAI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在歌曲《拾豆豆》中拍手进教室。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要把大家带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山西自然风光CAI五台山、壶口瀑布、绵山、乔家大院……) 在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美,它的童谣民歌也很美!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童谣。(师读)出示CAI 师:大家喜不喜欢这首童谣?歌曲里写了什么? 大家想不想去山西 让我们这堂课走进山西。 二、读童谣 (1)听老师范读时,说说老师在哪个地方轻读?为什么? “过沟沟 拾豆豆”的轻读轻唱(怕拾到的豆豆撒掉) (2)学生读童谣(加强情感体验) 跟老师来律动 在坐的小朋友啊,都是老师最喜欢的胖丫丫俊妞妞,我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可要答应哦! 师生互动“胖丫丫!哎!” 胖丫丫(左))、哎,俊妞妞(右))--学生做呼唤的动作 手拉着手儿过沟沟--牵手跟节奏摇晃。 过沟沟、拾豆豆--轻跳再做拾豆豆的动作 一拾就拾了一兜兜,一兜兜--扯自己的衣服装豆豆随节奏摇晃(很神气的样子) 把孩子们分为六个组,老师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快乐豆豆的奖励,今天看哪个组表现最好收获的小豆豆最多。 三、歌曲学习 1、教唱 (1)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跟琴哼唱 (3)学生跟琴轻声划拍唱谱 (4)附点八分音符、休止符的学习及在歌曲中的应用 出示CAI A、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联系乐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划拍对比唱: 1=G ( . ) ( . ) ( . ) 1 1 6 1 ∣ 6 5 3 ∥ 一拾 拾 了 一兜 兜 丰收 果实 不能 丢 ( . ) ( . ) ( . )1=G 1 1 61∣ 65 3∥ 一拾 拾 了 一兜 兜 丰收 果实 不能 丢 B、休止符的演唱(我们拾到那么多豆豆开心吗?“喔”“啊”“咦”这么多,在这里请大家加上不发声的感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G 1 2 33 ∣21 02∣3 5 76∣ 5 36∣ 5-∥ 一 拾 就 拾了 一兜 兜 呀咿儿约 (5)学生跟琴演唱 (6)情感分析: 再次听赏歌曲,找一找具有山西韵味的地方,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 体验:学生跟播放的旋律做高低起伏的声势动作这首童谣的特点,体会山西民歌韵味,找出突显山西特色的乐句。 看看老师圈起来的字(这些地方充满着山西韵味) 师:对,山西民歌中的起伏的腔调、方言是和它的山川地貌紧紧相连的。经常会看到有“大跳”的写作手法,用于表现情绪的起伏以及情感的转化。“咿呀得约”也是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的句子(有弹性地演唱),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 (5)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高兴的情感再次演唱,加唱词进一步体会歌曲,师随时纠正演唱中发现的问题。 四、小组创编(歌表演): (1)出示CAI欣赏儿童舞蹈《拾豆豆》 看了《拾豆豆》的舞蹈,我们有没有也想参与跳一跳? (2)小组创编 第二段 老师找出优秀小组上台表演,看哪个组表演得最好。 完整表现,师生互评 完整地呈现歌曲,首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不断完善表演唱,希望大家向收获豆豆最多的小组学习,由老师评价、总结。 五、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拾豆豆》这首山西民歌,感受到了山西小朋友拾豆豆的快乐,更感受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