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58111

第13课《使至塞上》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740871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使至塞上,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赏析《使至塞上》中“融情于景” 抒情方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目录 壹 教材分析 贰 学情分析 叁 教学目标 肆 教法学法 伍 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壹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使至塞上》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首讲读古诗,是《唐诗五首》之一。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在叙事写景中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技巧精妙。该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壮观”诗句,苏轼曾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贰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自主性也强,能与教师密切配合。由于古诗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因而难免有一些学生对古诗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读古诗,感受诗词的意象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析颈联“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写作背景,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肆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以读促悟法、想象感悟法。 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二、背景介绍,知人论世 三、初读诗文,感知意象 四、再读诗文,锻字炼词 五、美读诗文,描绘画面 六、品读诗文,探究情感 七、课堂小结,知识拓展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这幅画,你联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句诗词呢? 将感情融入在特定的景物中, 借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背景介绍,知人论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大唐属国。开元二十五年春,崔希逸将军在大破吐蕃军。唐玄宗任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关,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作于出塞途中。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初读诗文,感知意象 直 圆 四、再读诗文,锻字炼词 五、美读诗文,描绘画面 六、品读诗文,探究情感 七、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如何赏析《使至塞上》中“融情于景” 的抒情方式? 一、诗中景———景物赏析、画面赏析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二、炼字 ———直”、“圆” “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以及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三、诗中情———情感赏析 1.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悲凉之情 2.在大漠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陆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