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59459

【新课标】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1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230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课标,第四,单元,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课题 民俗文化展 单元 第四单元第2课 学科 美术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课。《民俗文化展》在教材中是对前一课古城镇美术文化的延续,也是为下一课中国民间美术做一个铺垫。在教材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了解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学习目标 1、艺术表现:了解民俗活动,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2、创意实践: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3、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民俗文化,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俗文化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4、文化理解: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重点 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性,热爱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谜底导入同学们,老师考考大家,三人同日去观花———打一传统节日。对的就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你们喜欢春节吗? 为什么喜欢春节呢?同学们说的啊都是我们春节的传统民俗。民俗是指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民俗牵扯的面很广,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过节的方式;婚丧嫁娶中的各种祭庆活动;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民间、宗教信仰中的仪式;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神话、歌谣;等等。民俗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本课我们将通过民俗文化展的活动,来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板书:民俗文化展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春节学生回答喜欢因为可以拿压岁钱、可以放鞭炮观看课件快速进入课堂氛围 通过谜底导入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正课学习 讲授新课 春节的民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你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贴对联舞龙介绍: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舞狮介绍: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狗或者其他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灯会介绍:灯会(河曲河灯会),山西省河曲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踩高跷介绍: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扭秧歌吃年糕介绍: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教师小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