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59461

【新课标】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课件(28页)

日期:2025-04-1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5221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课标,第四,单元,2课,民俗文化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第2课 民俗文化展 人教版美术 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艺术表现:了解民俗活动,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 2、创意实践: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民俗文化,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俗文化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4、文化理解: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新知导入 三人同日去观花 ———打一传统节日 (春节) 新知导入 民俗是指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民间风俗习惯。民俗牵扯的面很广,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过节的方式;婚丧嫁娶中的各种祭庆活动;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民间、中教信仰中的仪式;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神话、歌谣;等等。民俗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本课我们将通过民俗文化展的活动,来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 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一、春节的民俗 课外拓展 你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新知讲解 贴对联 新知讲解 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 舞龙 新知讲解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狗或者其他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舞狮 新知讲解 灯会 灯会(河曲河灯会),山西省河曲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知讲解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踩高跷 新知讲解 扭秧歌 课外拓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吃年糕 新知讲解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形形色色的“庙会”,展示各种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还要贴春联、窗花和年画等。正月十五,全国各地还要举办各种灯会进行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新知讲解 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者是纸板雕刻的人物剪影来表现故事的戏剧,皮影戏又叫影子戏,灯影戏,表演时灯光把剪影照在银幕上,艺人边操纵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就是皮影戏中所用的皮质人物形象,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用羊皮或驴皮刮薄后雕刻、进行彩绘,风格类似于民间剪纸,但手、头等关节部分要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现时能活动自如,皮影戏演出时所用的皮影人就是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二、民俗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新知讲解 1、你知道都是什么时候贴年画吗 2、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