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课 用画笔触摸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绘画上更是如此! 欣赏《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欣赏 它的细节,说一说喜欢的细节和喜欢的原因。 一,欣赏画作的细节(板书) 作者:列宾 (俄国) 创作年代:1880 - 1891 年 风格:现实主义 查波罗什人是16—18世纪时期的俄国哥萨克人在乌克兰的组织,他们大多是从地主奴役 下逃 出来的农奴,有常备军两万多人,勇敢善战,杀富济贫,顽强不屈。土耳其苏丹王 曾写信规 劝他们归顺于土耳其帝国,这些哥萨克勇士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决不归降,于是 他们就拟一封信给苏丹王。 这幅画所描绘的正是写回信时的情景,人们用嘲笑挖苦土耳其王的语言,逗得众人大笑不 止 。画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于画中人物地位、出身、个性不同,笑的姿态和神情也 各不 相同,可以说是一幅人类笑的百科全书。画家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走访了查波罗什人 生活过的地方,不仅研究他们的史料,还画了许 多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道具和饰物,借以 展现俄罗斯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文明传统。列宾在画面前景突出描绘两个背向观众的人物, 在他们的背后和腰间配有许多小道具,这种精微的配 物既反映查波罗什人热爱生活富有生活 情趣,也深刻包含一个哲理,即俄罗斯的哥萨克人有 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画中每个人都有自 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整体地向世人展现一个民族的精 神形象———他们是不可征服的。列宾在 谈到这幅画的构思时曾说过:“我们的查波罗什人使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自由,他们创 造了平 等的兄弟友谊来保卫自己的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格。这些小股民族的勇士们具有强大的精神 力量,不仅保卫欧洲抵御东方的掠夺者,而且倾情地哈哈取笑东方掠夺者的高傲。 欣赏《血衣》 油画素描稿《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1959年完成。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 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 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血衣》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通过自己对艺术形象强烈鲜明的感受,对人物造型的 准确的把握,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血衣》中,无 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 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 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生活 中遭受过巨大不幸的妇女,她的痛苦,哀伤和愤怒,都在形象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人物再 现的真实,更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更加表现出她久经磨难的经历和刚毅的性格。 欣赏《西藏女孩》 艾轩,北京画院画家,中国现代美术史乡土写实主义代表人物。1947年,艾轩出生 在枪林弹雨中,童年两次被“遗弃”,青年时当过掏粪工,后来从军,最后成为画 家。艾轩习画多年,历经时代的波折、命运的坎坷,画风也有过天翻地覆的变化。 艾轩的油画表现西藏这个永恒的主题,西藏的山水,西藏的人物,西藏的风情,在 他的画笔之下,有一种摄人魂魄的美感和韵味,尤其是面对他画中西藏女孩,有点 空洞,有点漠然,却能打动观众内心深处隐秘的琴弦。 艾轩的油画表现西藏这个永恒的主题, 是他内心的独白。 是沉默无语和静静思考, 无名的孤独渗透在画中人物的形象和画面整个气氛之中。 独自一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雪野、荒原, 他(她)们的生活以及大自然, 似乎皆要避开观众的视线。 这幅画的细节也非常出色,女孩发辫的发饰,身上厚皮袄的质感,和身旁栅栏的斑纹 都画得非常细致。 二、分析画作的细节(板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