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73328

三年级下册教案第11课门票的设计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61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三年级,下册,11课,门票,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课门票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的门票,感知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门票设计现场这个载体,了解平面设计中,图形、文字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观察门票构成的基本无素,研究门票的版面构成、配色方法,并能根据门票的主题内容,进行版面形式没计,培养设计能力,进一步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汉字的创意与设计》对美术字、艺术字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在门票形状、图文关系及配色等个性创意上。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各式各样的门票,了解门票的特点、意义与作用:分析与探讨门票的基本组成元素和设计方法:学习门票外形与图文协调的排版设计方法,学会设计与主题相符的儿童趣味门票。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具有独创美感的门票,激发个性创意设计思维,提高设计能力。 3.关注设计与生活,提升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有独创美感的门票设计 难点:设计符合主题的门票,能有个性地编排图与文字。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各种不同形状和主题的门票实物、门票图与文字的编排方式的微课等。 2.学具:身边的纸材、废弃的报纸杂志、马克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笔、剪刀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小明为什么过不了检票口 2.学生活动:回答:因为他没有门票。 3.教师活动:揭示课题:了解门票的意义与作用。 [设计意图]用情境方法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设计敬望。 (二)探究学习(预计用时13分钟) 通过欣赏分析,以小组合作、集体探讨等形式,学习门票构成的基本要素、结构,学习门票的形状、色彩造型变化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探究一(小组合作、集体探究门票的构成) 1.教师活动:欣赏成人风格的门票和儿童创意门票。 2.教师活动:分析门票的基本构成要素(主券、副券以及它们的不同作用) 3. 教师活动:主要分析主券的构成部分: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形:寻找适合主题的图形。 文字:主题及设明文字。写清楚主题内容,注明时间、地点、编码、票价、 存根等。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出现在主券上,也可以出现在副券上。 4.学生活动: 共同探究模式门票主券的构成形式:主图与文字组合的形状对比(微课展示)。根据主次分为:构成法1:对称。构成法2:不对称。 5.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寻找自己喜欢的竖成门票的构成形式。 6.教师活动:总结:整式门票与模式门票的构成是一样的。构成形式:倾斜型、满版型、左右型、上下型、 对称型等,鼓励创新。 7.教师活动:请学生欣赏不同构成形式的门票作品,开拓视野,进一步探究学习。 探究二(集体探究(票的形状) 1.师生活动:引导学生集体谈话探讨,“说一说,你觉得门票是怎样的形状 ” 2.教师活动:欣赏些学生 提供的门票收藏作品。 3.师生活动:启发学生根据主题有创意地设计门票的形状。 提问:“ 你觉得还可以有哪些形状的门票 ”( 如圆形、方形、爱心形.... 探讨:门票的形状与主题有什么关系 (通过比较法找出最适合主题的一个形状。) 4.教师活动:总结:门票的形状创意通过切挖创意法来设计(抽象式和具象式)。 探究三(集体探究门票的色彩) 1.教师活动:色彩设计一(同类色):票面的主色是什么 是怎样变化的 探寻色调与画面构成的关系。 2.教师活动:色彩设计二(相似色) :票面上哪些是相似色 3.教师活动:色彩设计三(对比色):对比色是什么 请在票面上找一找。 4.学生活动:在彩笔中寻找出以相应关系的色彩, 直观学习。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的教学,分组探究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