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7542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497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 cover
(课件网) 无题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全诗,划分节奏、熟读成诵; 2. 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3. 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和温庭筠合称“温李”。政治上因受牛李党争牵连,虽才华横溢,却 一 直遭排挤,潦倒一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为朦胧诗鼻祖。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尤其写一些爱情诗。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 作者简介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身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无题诗界定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无题诗基调 写作背景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上玉阳山东峰学道。在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诗词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文章释义 这里与“思”字谐音。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意思是青春年华的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诗意】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春风衰弱无力,百花纷纷凋零。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燃烧殆尽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滴干。早起对镜梳妆,唯恐青春容颜逐渐消失,夜晚吟诗,会感到月光清冷。蓬山距此没有多远,希望有青鸟殷勤地替我去探望(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困难,离别时也更加痛苦,又兼暮春时节,春风无力,百花凋零。 春风 凋零 离别 困难 痛苦 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①词意+效果 第一句两个“难”字:第一个是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离别时及离别后二人心境的痛苦难堪,写出了重聚之难和离别之苦,表现了的离愁别绪和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第二句中“残”,是“凋零”的意思,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②抒情方式+效果 第二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用“百花残”这一景物,表现了的离愁别绪和伤感之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与“思”谐音,暗喻相思之意 蜡烛 暗喻相思之泪 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蜡烛只有化成灰时才会没有了泪水。 才 才 写法+效果 用了比喻、双关、谐音手法,“丝方尽”喻指“思方尽”,烛泪喻指相思之泪,比喻新奇巧妙,曲折丰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