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7689

【赢高考 经典化】2014高考生物专题检测 精选考题 题库文档(基础等级评价+发展等级评价):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日期:2024-06-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223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生物,评价,等级,基础,变异
  • cover
专题四 第五讲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基础等级评价] 1.(精选考题·新课标全国卷)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解析: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不同的基因其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通过比较花色基因的DNA序列能确定是否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等位基因。 答案:B 2.(精选考题·江苏高考)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解析:A项中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将发育成四倍体的个体;B项中处理之后,新个体其实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因此新个体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C项中是利用胚胎细胞进行克隆,获得的个体依然是二倍体;D项中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一个来自精子,一个是将要分配到受精后的卵细胞中的,一个是将要分配到极体中的,若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则三个染色体组共同存在于受精卵中,由受精卵发育为三倍体的新个体,故答案为D。 答案:D 3.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年 AA(%)[来源:学科网] Aa(%) 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第一年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30%+1/2×40%=50%,a=50%,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25%+1/2×50%=50%,a=50%。两年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没有进化。 答案:B 4.在某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⑤×⑥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⑧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⑧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由③到④过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不存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A 5.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的新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 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_____。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