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80916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4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5465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4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4 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新课导入 的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 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曹操好作诗歌,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当目睹这大好河山后,更加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写作背景 交代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壮观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大海全景,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 动 景 静 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主 题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理结合。 2.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 李白(?~约756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是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担任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诗。王昌龄被贬并非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因为不拘小节。李白在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特意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好友,聊表慰藉。 写作背景 结合注释,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 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细读诗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文赏析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