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84899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05481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选择性,PPT,19张,治理,社会,制度
  • cover
(课件网) 【课堂导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8月9日,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火炬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1)历史渊源: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2)现实情况: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说,比汉族落后了很多。......奴隶主、农奴主、地主、牧主占人口极少数,却掌握着......主要生产资料和财富......广大农牧劳动者及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为.....绝大多数人,却只占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政治上被歧视、被统治;经济上被剥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缚、被愚弄;生活极贫穷,文化极落后。 ———杨建新 《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2016)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3)旧中国民族状况: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落后。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4)实践因素: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族问题,总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决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材料: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秦汉实行郡县制,但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设“属邦”,实行不同于内地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州、府,……凡设羁縻州、府的地区,都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并且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或贵族担任世袭都督、刺史,明显带有自治的性质。元、明、清三代在一些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由中央政府封授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统治属民。……清朝还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王公制度,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景颇族地区实行“山官制度”,等等,切实巩固了边疆统一。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中国民族报《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5) (5)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材料: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