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85848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小陀螺,转呀转 教案

日期:2025-10-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197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三年级,下册,美术,14课,陀螺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小陀螺, 转呀转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剪裁、拼贴等美术设计、工艺制作手法。通过本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设计构思与制作的方法,能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陀螺玩具,从而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另外,根据陀螺属于玩具的特殊性,教师要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完成陀螺制作后,让学生快乐地玩耍。 通过和同学玩陀螺的旋转游戏,让学生体会陀螺制作成功的喜悦及游戏的快乐。 本课旨在通过以学生熟知的陀螺题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新、表现、评价及游戏活动,从而认识各种陀螺的可爱和美丽,以及陀螺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与同学共同合作,提倡自己制作的玩具大家玩,自己的快乐大家分享。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他们懂得爱护玩具,珍惜劳动成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较之低年段的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制作各种好玩有趣的手工。对于纸材的剪裁、拼贴组合也有定的基础。 陀螺是小朋友们都十分熟悉也喜爱的一种玩具, 他们非常乐意自己来动手制作这一小玩具。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欣赏陀螺在造型、图案、色影等方面的美感特征,感受中国玩具的魅力。 2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井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创新意识3.通过制作纸陀螺及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对美术制作的兴趣 ,体会创意设计制作的兴趣,感受游成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设计制作一个既漂亮又有创意的花陀螺、 难点:制作时,陀螺面与陀螺轴的连接。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陀螺 学具:卡纸(或硬纸板)、彩纸(相应的材料)、双面胶、纸杯、小棒(铅笔或筷子)等制作陀螺的材料及必要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1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图片,提间:“图片中的玩具叫什么?你玩过吗?是怎么玩的?” 2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 出示课件打陀螺的图片并揭示问题:“这是陀螺。传统的陀螺是用绳鞭抽打使其转动起来的,很有趣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陀螺,转呀转》。”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出示陀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回忆,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欣赏了解(预计用时2分钟) 1.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古代风俗之打陀螺》的图片,陀螺是我国非常古老的民间玩具,《古代风俗 之打陀螺》这幅画就是描绘了古代小朋友们在打陀螺玩的场景。提问:“你知道陀螺的历史有多悠久吗 ” 2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猜一猜陀螺的历史有多悠久。 3.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考古发现的陶制陀螺。简单介绍:这是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陶制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出示各种材质、不同类型的陀螺的图片。人们对陀螺的喜爱经久不衰,而且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经过不断地改进,陀螺的造型、材质及玩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现在形形色色的陀螺。提问:“你喜欢哪一个陀螺 为什么 ” 4.学生活动:初步了解陀螺的历史,欣赏不同造型、材质的陀螺,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陀螺以及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古代风俗之打陀螺》和考古发现的陶制陀螺的图片,初步了解陀螺的历史,知道它是中国的传统玩具。欣赏不同造型、材质以及玩法的陀螺,使学生对陀螺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说说自己喜欢的陀螺以及原因,为后面制作纸陀螺进行铺垫,让学生注意陀螺的造型、颇色等方面的问题 (三) 深入探究 (预计用时10分钟) 1. 教师活动:出示纸陀螺:除了木头、铁、塑料等材质制作的陀螺,我们也可以用同学们最熟悉的彩色卡纸来制作既漂亮又好玩的纸陀螺。要制作陀螺,首先要认识陀螺, 提问:“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