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88665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小小建筑师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1979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三年级,下册,美术,15课,小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小小建筑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窑洞、体育馆、水塔、寺庙等。我们生活在各种建筑中,每天面对着高低错落又富有节奏感的建筑,建筑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本课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贴近生活又 富有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 自由创作的空间。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建筑空间的美妙,感知建筑是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表现空间的艺术,懂得空间创作需要材料、时间和技术相结合,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构想。本课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感知建筑的外形,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更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 教科书提供了立体房子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整个过程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借鉴。 二、学情分析 本课集绘画、工艺、建筑、科技、游戏、环保等于一体,注重思想感情教育。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他们可以根据主题形成统一制作的意识,但学生对一些不常见的几何造型难以把握,教师要重点引导。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分工组织也需要教师指导分配,以便能按时完成作品。这样,能使学生在游戏和情境中体验材料的量感和质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用立体制作的方式表现建筑模型 2.欣赏具有几何感的经典现代建筑,运用简单的剪、挖、插、粘、折等技法进行建筑空间的体验创作。 3.激发创作思维,体验建筑设计制作的乐趣,通过谁浅发现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培养热爱家园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建筑物的殷特点,欣赏建筑物的葫芽,让学生在情境中合作,在集体的氛围中自发地学习、创作、从中学习纸工艺的各种制作转巧,并能团结互助。 难点:合理安排立体建筑物的门、窗、阳台,屋顶等细节的表现和装饰。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手工工具、卡纸等。 2.学具: 剪刀、双面胶、彩笔、彩色卡纸。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一 组经 典的几何体外形的中外经典建筑图片。提问:“ 这些建筑的外形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 2.学生活动:欣赏并回答。 3.教师活动:你能用一个词或者- - 句话来夸一夸刚才看到的最喜欢的那个建筑吗 【设计意图】所选图片都为概括的几何体外形,用经典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感受设计构思,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交流 (二)进一步交流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贝聿铭简介。简单介绍他的成绩,欣赏他的一部分建筑作品,提问: “你觉得他设计的这些建筑有什么重要的特点 ” 2学生活动::观看贝聿铭作品后交流欣赏体会,说说自己的感想。 3.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作简要总结后设问:“假如你是设计师,你想建造什么样的房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贝聿铭作品,交流欣赏体会,激发创作激情。 (三)初步体验感受(预计用时10分钟) 学生第一次作业: 1.教师活动:每人一张彩色卡纸,自主尝试让纸立起来。提示学生可以看看教材第37页的内容,想一想除 了这样的简单几何形之外,还能不能变出更多的形状。教师出示由三种基本形进行进步变化而来的多面体。 2.学生活动:进行尝试、变化。 3.教师活动:展示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并予以表扬。 学生第二次作业: 1.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不同顶的立方体,与学生-起探究方法。提问:“这些变化了的顶是怎么制作的 ”学生说,教师示范。还能剪出什么形状 出示不同顶的图片。 2学生活动:尝试剪不同形状的顶。 3教师活动:展示两件相同基本形不同顶的创意作品,并总结:看,两个同样的建筑因为顶不同,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难度层次外形的探究,为不同能力 层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