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9983

2.3 耳和听觉(2)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345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听觉
  • cover
2.3 耳和听觉(2) 点击要点: 1.声音的三个特征: 、 和 。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由 决定,频率越 ,音调越 ;响度与 和跟人离声源的 有关。音色是声音的音质,跟发声物体 、 以及发声的方法有关。 2.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 ,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 3.声音大小的单位用 表示,一般声音的等级高于 则视为噪声。噪声的防止一要在 减弱,二要在 中减弱,三要在 处减弱。 课堂讲练: 例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巩固训练1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耳朵得到信息。平时我们往热水壶中灌开水时,开始由于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瓶里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咕咕声。而当热水壶内灌满水时,发出的是小声的且尖细的吱吱声。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水的多少(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乐声再大也不是噪声 B.声音的响度只与振幅有关 C.频率越高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D.人说话的声音的音色是可以变化的 巩固训练2 用硬纸片,一端稍微伸入自行车的钢丝里,然后转动踏脚板,当转速逐渐增加时,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作出解释。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发声体振幅越小,音调越高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高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人们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赫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赫 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6.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7.演奏同一乐曲时,能够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司 8.(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9.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 ( ) A.汽笛发声的频率较高 B.汽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较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较大 D.汽笛声的传播速度较大 10.“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