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03

2006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评价及命题/复习建议[上学期]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30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06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 cover
课件45张PPT。 2006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 评价及命题建议 一、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说来,是一份比较好的试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循《考试大纲》、《教学大纲》以及我省的《实施方案》。全卷无超纲的题目。全卷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 2、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突出了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3、试题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全卷较2005年减少了两道选择题,将大阅读中一道多项选择题改为简答题,进一步体现了语文学科检测学生思维过程与表达能力的特点。保留一定量的选择题,一方面扩大了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阅卷及减少评分误差。在赋分上古诗文阅读增加了1分,名句名篇默写增加了2分,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4、试题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全卷除作文外,难题(0.30以下)有3道(占11分),偏难的题目(0.40以下)有2道(占6分),中等题(0.4~0.69)有13道(占60分),偏易的题(0.70~0.75)有3道(占10分),容易题(0.75以上)1题(占3分)。 5、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江西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的考查,强调回归语文学科特点。例如在全国各省市自主命题试题不考标点符号的使用的情况下,仍坚持对标点使用规范进行考查。在语言表达上,突出语言表达的实用性、灵活性。特别是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针对我省一些教师不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教学生背几篇范文套作的现象,命题者设计了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使那些宿构的作文用不上,背了的范文套不上。这对于指导我省作文教学回归正道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二、不足之处1、阅读、书写量较大,考生答题时间比较紧张。 由于试卷减少了两道选择题,而大阅读的一道多项选择题又改成了简答题,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上增加了一题, 默写增加了一句,而大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题目答案的字数又比较多,特别是19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考生生怕有遗漏,写了许多,更是占了不少时间。而小阅读、文言文阅读、大阅读的材料,文字量又比较大。这就导致考语文时,多数考生只有45分钟左右的时间作文。 2、个别试题考查点比较偏,为难了考生。 例如第2题考查错别字的辨识。其中多数词语出自《咬文嚼字》公布的100个容易写错的字,其中有些词语非常用词,学生比较陌生,如“发轫”等。又如第4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其中B项书名号的用法出得比较偏,属于专家研究的范畴。再如第15题默写第(2)句,只写“彼童子之师”一句,要求学生默写后两句,这就要求学生在考场上要将《师说》从头背下来,才能写出,这就为难考生,为什么不多提供一些上下文呢? 3、个别试题在命制上斟酌不够,误导了考生,导致无效失分。 例如,第9题B项将“皆烂漫睡地上矣”中“烂漫”释为“坦率自然的样子”,依据是《辞海》对杜甫《彭衙行》中“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中“烂熳”的解释,而《古代汉语词典》对此则释为“熟睡的样子”,对这样专家有不同解释的词语,只取其中一种说法来考查考生,就不妥了。导致此题失分严重,难度达0.24。 又如,第16题:“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发问落脚在“落叶”与“老人和孩子”的联系之上,而答案却落脚在“老人和孩子”对落叶的态度之上。由于题目表意不明,结果大多数考生去答“落叶”与“老人和小孩”的关系去了。我们查看了作文满分的考生对这道题目的解答,多数都答错了,如答成“从孩子到老人的生命历程,就如叶的生长过程,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叶最终还得出于土,归于土,老人便是那落叶,孩子便是那新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生命的可贵”。这道题目成为了全卷最难的题目,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