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06399

1.2《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159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必修,选择性,2019,生物,高中
  • cover
《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课时练习 1.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2.当病人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3.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错误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7.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D.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 8.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战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D.口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9.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患病 10.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不需神经系统的参与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水等 C.只有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才会遭到破坏 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1.(不定项选择)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血浆组 C.该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