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09360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剪彩波尔卡苏少版(表格式)

日期:2025-04-2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七,单元
  • cover
教学案 年级 三年级 执教 课型 综合 课时 第1 课时 单元 七 课题 《剪彩波尔卡》 教学时间 第五周 学科研究方向 教学目标 1、欣赏《剪彩波尔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色 并利用打击乐器或身势动作为乐曲伴奏。2、了解波尔卡和施特劳斯家族。3、了解管弦乐队及其组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打击乐器或身势动作为乐曲伴奏。 资源的整合与撷取 【学习素材】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孩子爱思考,且善于表现自己,接受外界的信息能力强,因此,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加强操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剪彩波尔卡》又名《快速波尔卡》、《火车波尔卡》 , 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 施特劳斯(1835-1916) 为纪念某铁路通车, 于1896 年创作并首演了这首带有描绘色彩的管弦乐曲。“波尔卡” 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 轻快、活泼,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 欧洲19世纪古典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就在许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波尔卡这类民间民族的音乐,使作品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感情。【学习资源撷取】新教材新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的实践活动中,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了解。 创新尝试 自主创编节奏表演歌曲 技术选择 Ppt、钢琴等 教学流程(板块) 教的设计(详案) 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以及评价 一激趣导入,感受歌曲二、融情互动,学唱歌曲三、角色扮演,表现作品四、欣赏乐曲,理解作品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视屏中的舞蹈场面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波尔卡音乐大家听一听,描绘的是下面哪一种交通工具?3、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聆听由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为了一条铁路通车而创作的管弦乐。第一次整体聆听,边听边思考问题?速度,情绪?二、分段聆听,分别为鸣笛、启动、奔跑飞驰、到站几个部分欣赏,从速度、力度、音色、结构等方面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重点):1、鸣笛:引子的欣赏时,让学生用短促吐气的方法,模仿火车的启动和运行,用声音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加上脚步的简单的律动,体会波尔卡节奏的特点。(轰、隆,轰隆)或者打击乐双响筒的加入。2、启动:这部分欣赏时让学生通过律动,拍腿拍手来感受火车由慢到快的启动了,前进着。3、奔跑飞驰:身势动作,(表现火车飞奔前进的身势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创编动作。加入4、到站: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打击乐器手串铃的加入。5、四组合作,表演整首乐曲,第一组:模仿火车启动声音,第二组:跳舞蹈,第三组:打击乐器双响筒,第四组:打击乐器手串铃。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师生用图谱的方式表现。三、管弦乐介绍1、这些作品都是管弦乐,哪位同学知道管弦乐队有几个部分组成?木管组乐器弦乐组乐器铜管组乐器打击乐器。中间是指挥台,指挥的左手边是高音乐器,中间是中音乐器,右手边是低音乐器。这是小提琴、这里是中提琴、这是大提琴、这是倍大提琴,这是竖琴,钢琴的位置。这里是木管组乐器的位置,这是铜管组乐器的位置,最后是打击乐器的位置。不论是西方的交响乐队,还是中国的民乐团,还有合唱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由高音到低音的顺序排列的。四、欣赏《铁匠波尔卡》五、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欣赏《火车波尔卡》感受了波尔卡音乐的活力以及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魅力,同学们回家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关于波尔卡的知识,可以下次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观赏一段波尔卡舞蹈,说一说感受。)激趣导入,增加生动性。师引入课题:用文字和语言介绍作曲家及作品创作的意图,使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