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22036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4580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语文,PPT,16张,上册,八年级,编版
  • cover
(课件网)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信奉佛教,人称“诗佛”。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全员参与 组长把控好时间 议 对议:(要求:前后两人一组,大号先读(背),小号后读(背),互相聆听,及时补充纠错。) 1.互读或互背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2分钟) 组议:(要求:组长组织,全员参与,一人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 1.颈联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的好?(3分钟) 2.向小组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讨论。(2分钟) 1.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读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展 展 2.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你从_____(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_____。 如:我从“孤烟”的“孤”字中读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评 大意: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途中经过居延。 “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属国”是诗人的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意:(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 像北回家的大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 诗人以 “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既写景,又言事,既表现了行程的艰苦遥远,又传达出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抑郁、愤懑、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意:沙漠浩瀚无边,一股烽烟孤然直起,黄河岸边,一轮落日徐徐而降,显得格外圆。 评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特点: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描绘了一幅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 评 “诗中有画”体现在: 一、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二、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三、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四、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评 练字: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苍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突出了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略带苍茫之感。这两个字不仅描绘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孤寂的情绪,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 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 大意:在萧关偶遇骑兵侦查员,得知唐军统帅正在边防前线。 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赞美了守边将士以身许国的热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主旨: 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丽壮美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被朝廷排挤的抑郁孤寂之情。 评 一、整理画面、主旨 检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