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31821

15《白杨礼赞》课件(共36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59000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白杨礼赞,课件,36张,PPT+,素材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寒梅倩影。茅盾先生也写过一篇关于白杨树的文章,他想通过白杨树赞美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茅盾的《白杨礼赞》回到抗日战争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里的白杨英姿。 白杨礼赞 茅盾 1、朗读课文,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赏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4、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目标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礼赞”的意思是崇敬而赞美。 “白杨礼赞”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文题解说 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到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 写作背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文学活动,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认识作者 【代表作】 长篇小说《蚀》三部曲, 《虹》《子夜》;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 散文有《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晕圈 虬枝 婆娑 楠木 秀颀 倦怠 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妙手偶得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不折不挠 听读课文 注意下列字音: 晕圈 虬枝 婆娑 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 楠木 秀颀 倦怠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yùn qiú nán qí dǐ qián yān yì pósuō yín dài héng 字词积累 【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力争上游】努力争取达到最先进。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秀颀】美而高。 【婆娑】树叶扶疏的样子。 1.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整体感知 一(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二(2-4)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三(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四(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文章主题。 五(9)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第1自然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