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46861

第14课 诗词三首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774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诗词,三首,优选,课时,学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诗词三首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尽管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人借助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道路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C.本诗感情基调豪迈乐观,诗人在诗中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D.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末尾两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答案】C 【解析】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遭遇坎坷,进退两难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找出路的复杂心理,也含有对道路艰辛的感叹。所以“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表述不正确; 故选C。 2.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是首回赠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为答谢白居易所赠之诗而作。 B.“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被放逐、被“抛弃”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C.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悲痛怅惘之情。 D.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其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之意。 【答案】D 【解析】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表现其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之意”表述有误; 故选D。 3.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语气上,好像代替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D.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答案】B 【解析】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是诗人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