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67036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1679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主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积累本课字词,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 ,字 ,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等。党中央给予他是“ ”的高度评价。(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x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 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x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为加点字注音大毡( ) 开垦( )主宰( ) 诸如( ) 婆娑( ) 丫枝( ) 虬枝( ) 参天( )初融( ) 秀颀( ) 地壳( ) 晕圈( ) 倦怠( ) 无边无垠( ) 恹( )恹欲睡坦荡如砥( ) 潜滋暗长( )( ) 2.解释下列词语。(1)礼赞:_____(2)倔强:_____(3)宛若:_____(4)倦怠:_____(5)黄绿错综:_____ (6)无边无垠:_____ (7)不折不挠: _____ _____ 3.题目“白杨礼赞”中“礼赞”应怎样理解?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怎样的情感?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跳读课文,在文字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反复诵读这些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划分课文的结构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1.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既然是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要写第二段?与白杨树有何关系?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3.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5.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6.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7.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8.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9.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10.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11.课文7.8段由写白杨树过渡到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并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仔细体会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2.文章除了采用象征的手法,还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