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扮相框》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二年级《美术(下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卷网-2013年版 内容来源:二年级《美术(下册)》 主题:打扮相框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本课教学应定位于通过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纸材、线绳和纸盒等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相框的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教材分析 《打扮相框》是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2课,本课的打扮相框是在欣赏生活中的各类相框后,了解相框的作用,并尝试运用生活中易见得彩色硬卡纸,学习制作一个能“立”起来的小相框。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以动物、植物形象进行装饰,造型夸张、趣味性强、符合儿童的情趣。 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和教师配合进行互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发散创新能力强,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故如何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成果就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对工具的正确使用也需要教师时刻引导。二年级学生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能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相框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相框,了解相框的相关形状、开口大小、支架等。 2、学习小相框的设计,尝试用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做一个能立起来的相框。 3、培养浅显的设计意识,激发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热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要点 针对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学习相框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一个相框。 造型独特、色彩图案装饰有新意。 针对目标1 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相框是怎么立起来的,是用什么方式装饰的。 选择制作方法是否符合立起来的条件,装饰是否美观。 针对目标2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创意新颖的相框并按照要求展示作品。 作品是否富有创意符合设计的主题。 针对目标1、2、3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价 导入 比较照片和加相框照片哪个更加美观?了解相框的作用。 出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无相框照片和有相框照片的区别,引出课题《打扮相框》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活动一:欣赏各种各样形状的相框 1.课前搜集相框的外形都有哪些 欣赏图片,了解不同形状的外形,感受创意设计。 活动二:了解相框开口大小和照片的关系 选一选:不同开口大小的相框如何去匹配照片。思考开口大小与照片应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利用卡纸尝试制作与照片吻合的相框。 观看视频后,再次完善相框。 活动三:讨论立起来的方法 1.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动手实践,尝试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四:了解各种装饰 思考如何让相框变得美观?通过装饰。 观看教师魔法箱展示,分析装饰手法。 欣赏各种装饰手法的相框,寻找装饰灵感。 活动五:实践活动 1.用厚纸做一个能立起来的漂亮相框,装上你喜欢的照片。 2.作品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出示各种形状相框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不常见的相框外形。 1.出示一张照片和几个开口不同的相框,让学生选择搭配。提问:其他几个为什么不合适?引导学生了解开口大小与照片要吻合。总结:相框的形状可以根据照片的形状来选择,开口的大小要和照片的大小吻合。 2.提问:那怎么用卡纸做一个和照片吻合的相框呢? 3教师发现学生制作问题,播放视频解决问题。 1.提问:请用一张卡纸,讨论立起来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 提问:怎样能让相框变得更加美观? 教师展示魔法箱,提起学生兴趣,通过把简单的相框变得美观,让学生了解装饰手法。 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装饰创意。 1.引领学生创作作品,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