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73158

3.2 气温和降水【2022-2023中图版七上地理读记宝典】

日期:2025-02-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2次 大小:31710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温和,降水,2022-2023,图版,地理,读记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3.2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 (1)定义:气温指大气的冷暖程度,气温的单位为摄氏度(0°C)。 (2)气温的观测: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处的百叶箱来测定气温。 2、平均气温的计算:一个地区的气温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 (2)月平均气温:一个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相加再除以该月的天数,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值。 (3)年平均气温:一年当中各个月平均气温值相加再除以12,就是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值。 3、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表示方法:气温的变化通常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2)气温日变化: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一般来说, 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3)气温年变化:气温在一年当中的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4)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 (1)冬季气温分布: ① 分布特点: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降低,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准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② 成因: a.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由于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而且越向北越少,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低。 b.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空气对我国北方影响较大,冷空气在南下途中受山岭阻隔 ,对南方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加大了南北方的温差。 (2)夏季气温分布 ① 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及个别地区以外,全国普遍高温。7月平温在200C以上,南北温差不大。 ② 成因:夏季,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的热量多。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所以南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别不大。 二、温度带: 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此处还有青藏高原高寒区。 2、我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 范围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至三熟 水稻、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和新疆南部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温带水果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 青藏高原高寒区 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 三、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除了降雨外,还包括降雪、降冰雹。日常表达中,许多同学容易把降水说成是降雨,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混淆了降雨和降水两个概念。 2、降水量的测量 (1)测量仪器:雨量杯和量杯 (2)单位:毫米。 (3)计算:将一日中各次降水量相加,即得出该日降水量;将一个月内各日降水量相加,即得出该月降水量。测量降水量时,如果是降雪或者冰雹,则需将它们融化成水之后再测量。 3、降水的时间分布: (1)表示方法: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分布特点: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但易发生春旱、夏涝等灾害。 4、降水的空间分布: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很大,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东部多西部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