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80980

2_3 气候与人类活动(提高训练)【2022-2023中图版八上地理高效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32511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图版,解析,原卷版,作业,高效,地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世界气候 2.3 气候与人类活动(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近日,地球南北两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比平均温度高出约40℃,北极地区的温度比平均温度高出约30℃。南北两极的热浪是人类对气候造成破坏的强烈信号,冰川融化还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级联变化,加速气候崩溃。冰的融化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更大面积的海水暴露出来,增加对太阳能量的吸收,从而导致了大气更快变暖。 (1)下列不属于人类破坏气候的行为的是( ) A.乱砍乱伐 B.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大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D.工厂任意排放废气 (2)防止全球变暖,我们中学生能做的是( ) ①节约用电②绿色出行③节约用纸④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在过去30年里,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市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获取相关数据后绘制出图。读图完成下面2-3小题。 2.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 ) A.基本无变化 B.呈匀速下降趋势 C.2009年最小 D.1999年后下降迅速 3.以下那些行为可以减缓海冰的消融速度( ) ①把日常使用的塑料袋换成布袋②简洁包装,实用更重要③随手关灯④安全起见,外出就餐用一次性餐具⑤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⑥空调调到20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2020年2月,南极大陆乌克兰科考站(韦尔纳茨基)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极地雪藻最适宜温度为0~10℃。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风力减弱 C.降雪增多 D.气温升高 5.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将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洋污染加剧 C.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 D.紫外线增强 碳排放强度指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排放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和北京的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上升趋势 B.北京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优于全国,显现良好地低碳发展状态 C.2019年北京碳排放强度与全国碳排放强度的比值为0.35 D.2010年后,北京与全国碳排放强度比值越来越大 7.北京为了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举措合理的是( ) ①开发新能源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将“首钢”迁出北京④推广新能源汽车⑤维持能源消耗现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图,完成下面小8-9题。 8.下面是世界部分国家承诺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美国 西班牙 加拿大 南非 中国 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年) 77 77 77 49 43 43 42 42 30 A.表中多数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 B.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 C.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最长 D.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其他各国 9.“碳中和”技术应用的影响有( ) A.使全球气候加快变暖 B.使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 D.完全控制大气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必须全球共同应对。今年我国将计划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努力争取在碳达峰之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读我国某时期碳排量图回答小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