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81010

3_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提高训练)【2022-2023中图版八上地理高效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3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82457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图版,解析,原卷版,作业,高效,地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提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组成,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天井在中央,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模型图。据此完成 下面1-2小题。 1.“一颗印”民居( ) ①天井狭小,利于通风透气②房檐深入院落,利于雨天行走③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④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集,人均建筑用地少 B.纬度较低,利于夏季遮阳 C.夏季高温,有利于通风散热 D.降水较多,避免院内积水 【答案】1.D 2.B 【解析】1.天井主要是用来采光的,天井狭小,不利于通风透气,①错误;房檐深入院落,雨天人们可以在房檐下行走而不至于淋雨,②正确;“一颗印”这种建筑形式,房屋紧密相连,布局紧凑,节约建设用地,③正确;位于北半球,正房坐北朝南,利于屋内采光,④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与安徽、陕西等地相比,云南人口较少,A错误;云南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天井小有利于夏季遮阳,B正确;天井小,夏季高温,不利于通风散热,C错误;降水不是采用“一颗印”民居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云南一颗印民居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又叫窨子屋。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以下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沧州百年冬枣林 B.安吉白茶生态园 C.新化紫鹊界梯田 D.芒康彩色古盐井 4.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5.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 A.商品住宅区 B.大型加工厂 C.儿童游乐场 D.主题博物馆 【答案】3.A 4.C 5.D 【解析】3.读图可知,“沧州百年东枣林”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安吉白茶生态园”和“新化紫鹊界梯田”位于南方地区,“芒康彩色古盐井”位于青藏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是西藏自治区,该自治区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文明结晶,以上四种做法中,商品住宅区、大型加工厂和儿童游乐场不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7.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6.D 7.C 【解析】6.读图分析,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