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84203

第六单元 学习任务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7323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六,单元,学习,任务,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学习任务 学习之道 【名言警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说苑》 3.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孟郊《劝学》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5.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罗蒙诺索夫 【典型事例】 1.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起来“名正言顺”。 2.叶嘉莹,“诗词的女儿”,一生读诗、释诗、写诗、讲诗,与诗歌结下百年情缘。 幼年时,叶嘉莹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时,心灵极受震撼。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她便多了应对的力量。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年近百岁的老人,一首首诗词连缀起叶嘉莹近一个世纪的人生。 在美国讲学期间,叶嘉莹对学生说:“诗歌里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许不够好,我的文法、发音或许不够正确,但我讲一首诗,会把我所体会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讲出来。”她发自内心的真诚超越了语言和国界,在异国他乡让无数人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对叶嘉莹先生而言,诗词并不只是爱好、慰藉,更是理想、信仰。她坚守讲台70余载,启发普通人品读古典诗词,告诉他们判断诗词好坏的标准,引领读者体味“兴发感动”的力量。正是因为不遗余力地做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叶嘉莹先生成为很多人通往诗歌国度的路标和灯塔。 3.华罗庚幼年家庭条件差,不得已于1925年辍学。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华罗庚虽然辍学,但从未放弃学习。他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一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文章有错误,于是写了批驳这个错误的文章并寄给了该杂志社。这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熊教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认为:华罗庚将是中国数学领域的一颗希望之星。出于爱才之心,他想方设法把华罗庚调到清华大学当助理,华罗庚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努力学习。四年时间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最后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讲师、教授。 【精彩片段】 1.心是有灵的,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沦,不苍老,捧卷在手便有一种居高临下、满目青山的大气。你可以在“桃花源”里流连,在“赤壁”中沉醉;也可以在“岳阳楼”下凝思,在“滕王阁”前遐想;你可以领略“秦月汉关”的悠远,也可体会“大漠孤烟”的悲壮。 陆游有言:“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纪晓岚又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在孤寂的书斋岁月里,如果加一些山水的点缀,那么在枯燥之中必然会增添一些晶莹之彩、芳香之味和清冽之韵,让我们即使在漆黑之夜,心中也会亮一盏不灭的灯。 2.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