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 界 的 陆 地 和 海 洋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 2、 让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学设计 1、讲述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画面与声音,更有利于学生记忆。 3、手脑结合,一笔画世界,总结本节的重点。地理填充图册25、26页。 四、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吸引学生我用一段视频《太阳系唯一的水球》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我们生活的地球应该叫做地球还是叫水球?”“它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应该叫做水球”、“是海洋的面积大”。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探讨地球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这样就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五、新课讲授 (一)、海陆分布 1、屏幕展示“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图”,进一步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是海洋多,陆地少。那么到底成什么样的比例呢? 2、屏幕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表”,学生分组计算海陆比例。 3、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讨论之前:屏幕展示“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图”复习南北半球的界线和东西半球的界线。) 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走进七大洲 1、让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展示“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地图,依次认识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半岛?什么是岛屿?引出什么是大洲。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它们分别是? 2、屏幕按面积大小逐一显示七大洲,并依次朗读。 老大亚洲居第一,西南岛屿多满地。 非洲面积居第二,手枪上面飞子弹。 老三就是北美洲,像只天鹅下扬州。 老四形似三角形,就像一块冰激凌。 南极老五最寒冷,鸟嘴尖尖又轻轻。 老六欧洲比较孬,小驴背个炸药包。 面积最小大洋洲,像个乌龟爬石头。 3、这时候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大洲的形状,并用各自的一句话总结大洲的特征。然后选出代表发言,此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要根据情况进行点评。 4、从大到小逐一展示七大洲,如何一下子记住七大洲的大小排列,我们来想想办法。(学生举手发言)。 最后总结为七字歌谣“一亚二非三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 5、屏幕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依次在地图册上找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 展示亚洲和非洲,北美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6、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印象! (三)迈进四大洋 1、看地图认识四大洋的位置和大小。 2、四大洋大小排列四字诀“太大印北”。 3、展示不同位置的地图,填图巩固四大洋的位置。 (四)一笔画世界 1、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2、让学生在各自绘制的地图上填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以此来熟练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3、在地图上标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北美和南美 的分界线。 六、课堂小结 以板书内容做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八、板书 (一)、海陆分布的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1、一亚二非三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 2、基本概念: 3、认识七大洲。 4、主要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流、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太、大、印、北。三、四大洋:太、大、印、北。 (四)、小结: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