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9297

201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梳理+核心要点+经典真题+综合检测)PPT课件(共65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4780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2014届,课件,检测,综合,真题
  • cover
课件65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 与_____的科学。分子原子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 2.化学知识的发展和运用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_____和 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并编制出_____,使化 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_____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原子论 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绿色化学”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如水蒸发、蜡烛受热熔化等 如蜡烛燃烧、铁的生锈等 【思考感悟】有发光、放热等明显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又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没有明显的上述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环节 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熔点、沸点、 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注意: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 描述物质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颜色 状态 气味 化学变化 硬度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_____直接接触药品; 不能_____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___任何药品的味道。用手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尝②节约原则 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_____,固体取的量为 _____。 ③防污染原则 剩余药品不能_____,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_____ 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____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____, 再将容器_____,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 ②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____取出,将试管_____后,把 药品送到试管_____,然后将试管_____。1 mL~2 mL 盖满试管底部 放回原瓶 指定容器 镊子 容器口 慢慢竖起 纸槽 倾斜 底部 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量取。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细口瓶手心紧挨倾斜倒放②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胶头滴管用清水清洗伸入容器中【思考感悟】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所示。 俯视时读数偏高,仰视时读数偏低。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45° 1/3 中上部外焰灯帽2/3 3.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 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_____, 然后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_____。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 使劲塞进塞子,以免_____。用水润湿 容器口 压破容器 (3)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单孔装置(如图)a.先_____, b.双手紧握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_____,则装置气 密性良好。将导管放入水中 气泡产生 ②双孔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