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07061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意象物、画面题 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83336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届,画面,PPT,52张,课件,高考
  • cover
(课件网) 古代诗歌 ———意象物 闯关 一 常见的意象物 二 掌握答题技巧 三 高考真题演练 闯关 一 常见的意象物 二 掌握答题技巧 三 高考真题演练 人物形象(傲视权贵、忧国忧民、山水田园、壮志难酬、矢志报国、别友思乡、爱恨情仇) 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 事物形象(以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常见的意象物 三.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往往也是人物(常常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经常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把握景物所体现出来的绚丽、雄奇、清幽、凄冷等特点,感受它们所表达出来的意境。 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有两种类型:意象类和意境类。 1.意象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感情一不屈服于环境, 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意象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 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去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例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1)草木类:梅、兰、竹、菊、草、落花、杨花、杨柳、松柏、梧桐、丁香、桃花、芭蕉 (2)动物类:大雁、蝉、猿、杜鹃、燕子、鹧鸪、乌鸦、青鸟 (3)自然气象类:夕阳、流水、雨、月 (4)器乐类:羌笛、琵琶、戍角、关山月、梅花落、后庭花、霓裳羽衣曲、杨柳曲、劳歌 (5)送别地点类:南浦、长亭、西楼、灞桥 (6)边塞军旅类:楼兰、吴钩、关山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草木类 梅———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中的“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它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兰———清雅幽香,追求淡泊——— 君子 兰花因其幽香和优美,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志同道合之人,兰——— 美好的前途,兰质——— 如兰一般的品质。李白的《古风,孤兰生幽园》:“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耳,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渐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竹的自然形态跟人的道德追求相关联。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评价。 菊———不畏权贵,淡泊名利———志士,隐 士 菊开于深秋之际,本本分分守着志节,淡雅素朴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隐士的性格,菊也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又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草———触动忧思, 思念绵绵———离别羁旅 草随时序生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古诗文中写离别远行、离愁别恨,常以草来寄托或映衬。例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