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0745

【试题研究】2014年高考地理压轴突破之综合题答题建模——判断类

日期:2024-06-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5531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判断,建模,答题,综合,突破,试题
  • cover
【试题研究】高考地理压轴突破之综合题答题建模———判断类 一、设问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 ”,“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 ”,“图中所示的是 海区”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特点、形式和分布的判断。 例题1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图中信息:等高线 河流 赤道 10°E、20°E经线 设问立意:本题需要判断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既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又考查了地理基本概念。“说明判断的理由”要求学生认真读图,获取和解读图中的有效信息,比如经纬度、河流干支流的流向、等高线走向这些有效信息,同时学生还要清楚“地形类型”与“地形区”的联系和区别,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体现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立意。 思维线路:该题主要考查对地形类型的判断。由图可知河流水系呈向心状,结合500m等高线可判断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 参考答案:盆地 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m)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例题2 沿城市某一道路为剖面线纵向“切开”城市,以建筑物的高度、街道景观、城市配套设施、居民社会人文以及行人社会属性等指标的沿线变化状况作为横截面,称为城市剖面。它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域的级差变化,是从微观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一种方法。 材料一 下图为大连市城市剖面示意图,从东部港口向西至西山水库,以长江路、黄河路为剖面线,全程大约14km;每隔150m设置一个观测点,共86个观测点。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路———黄河流剖面综合发展指数示意图。当其为正值时,表明该观测点的发展水平高于评价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当其为0时,表明为平均水平;当其为负值表明该点地域平均水平。 根据材料一、二,可以判断出的地段Ⅰ(观测点1———22)为 (填入字母代号),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的依据 。 A、城市中心地区 B、中间市区 C、外围市区 D、市外郊区 图中信息: 材料一:图名:某市区域图; 海路分布; 剖面线; 城市内部地域分布状况 材料二:图名:长江路—黄河路剖面综合发展指数示意图; 横坐标:发展水平; 纵坐标:观测点位置 设问立意:本题需结合材料二中综合发展指数的高低及材料一中观测点的位置来综合判断。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综合使用信息的能力。 思维线路:根据材料二可知观测点1———22的综合发展指数较高;根据材料一可知该城市沿海,为港口城市,可判断该城市沿海,为港口城市,可判断该城市的市中心与交通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A 该地段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里是城市中商业、金融、服务集中,交通线路汇集,街区繁华,人流稠密,文化娱乐设施齐备的城市中心区。该城市为港口城市,港口、火车站为人流密集区,易发展成为市中心区。 二、思维建模 判断类试题主要有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